香港居民来往内地与香港受到公安部《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简称《往来办法》)的规限。根据《往来办法》,香港居民往来内地须持有由国家移民管理局签发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国务院于2018年8月3日宣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包括取消《台港澳居民申领就业证》的安排,进一步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

2018年8月23日,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不再需要办理就业证。在内地就业的香港居民,可使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等有效身分证件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以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等作为其在内地就业的证明;并享有与内地居民相同的劳动保障权益。

一般来说,香港居民与香港雇主,在香港订立雇佣合约,而雇员被派往内地工作,则有关雇员仍然受本港的《雇佣条例》保障。但雇员签订雇佣合约时,需注意合约内是否订明该合约是受香港、内地或受其他国家的法律或有关条例管辖。

如受雇于内地公司,或雇佣合约是在内地签订,则受内地的法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及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就雇佣双方建立雇佣关系的细节,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有明确规定。《合同法》要求雇主与受雇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明确订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保护雇员的合法权益。

前往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详细了解具体条款,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 合同的期限;
  • 合同试用期;
  • 工作内容与地点;
  • 薪金构成、标准以及支付方式和时间;
  • 奖金及花红制度(如有);
  • 工资金额、加班费、各种生活补助(如有);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 合同终止的条件;
  • 膳食安排;
  • 住宿安排或租房的补贴;
  • 医疗保险;
  • 工伤补偿及赔偿安排;
  • 往返香港及工作地的旅费;
  • 年假及休息日;及
  • 日常交通安排。

除上述各项,请留意劳动合同应明确列出该合同是受哪个地方的法律规管及管辖,以便一旦遇到问题时,可向相关地方的司法机关求助,解决争议,保障双方的权利。此外,雇员在订定合约前,必须了解自己是否以雇员身分担任工作。如以独立承办商、自雇人士或非雇员身分担任,由于双方不存在雇佣关系,受聘人士不受《雇佣条例》保障。详情可参考《受聘形式双方定 辨清身分保权益》(纯文字版,请按此)单张。如遇雇员权益方面的问题,可向劳工处劳资关系科寻求协助。

求职人士可参考以下国家法规:

由于各省市在法规的具体执行方法上或有不同,求职人士亦可登上「中国就业」网站,以了解各省市法规的具体细节。

根据香港法例第282章《雇员补偿条例》第30B(2)条规定,凡雇员在香港以外于受雇工作期间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伤,则如其雇佣合约是在香港与雇主订立,而该雇主是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人,亦受《雇员补偿条例》保障。

内地《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雇员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而制定。条例对工伤定义及工伤补偿等作出详细规定。有关工伤保险条例的详情,可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页有关工伤保险的内容。

香港居民从内地取得的工资、薪金,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8年8月31日宣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均须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足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须依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9年3月14日公布《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居住时间判定标准的公告》,如果无住所个人此前六年的任何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日数不满183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30天,该纳税年度来自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内地税务或中国-香港税收安排的详情,请浏览「国家税务总局」网页及参考香港税务局网页内有关《双重课税宽免》的章节。

香港居民要留意用人单位是否为其提供在内地工作的住房,或者租房的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同时应事先了解居住地附近的环境、交通是否便捷及治安。

内地一些较具规模的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宿舍,宿舍的环境及设施视乎不同雇主的安排而有所分别,求职人士宜先向准雇主查询有关情况,藉以作好心理准备。如受雇的公司没有提供宿舍,便要自行安排居所了。租住房屋一般需要支付按金,并要留意租金是否已包含电费及维修费等。要了解内地不同地方的住房价格,可透过互联网参考当地的房地产中介公司的网站。

中央有关部门在2017年11月制定了《关于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有关问题的意见》,在内地就业的香港居民可根据内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他们在缴存基数、缴存比例、办理流程,以及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等方面,可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如香港居民离开内地回香港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的余额。

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由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及当地相关法规、规章政策规定,参加就业所在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分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并缴交社会保险费。如已参加强积金计划的香港居民,持有强积金报表作为证明文件,可申请豁免在当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香港居民因在内地工作而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

  1. 香港居民在内地就业,与内地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参加内地机构所在地的社会保险;
  2. 香港居民在内地从事个体经营的,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为其雇员缴纳社会保险;以及
  3. 香港居民与境外或港澳台机构建立雇佣关系,并派驻到内地任职的,如果没有直接与内地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参加当地的社会保险。

由于内地各地区对政策的具体执行方式不尽相同,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需了解其缴纳社会保险的详细情况,并且不时留意有关法规的最新公布,以确保符合政策要求。

如认为劳动合同所订明的保障不足够,香港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意外保险及医疗保险等。

内地和香港的医疗服务,不论在制度、系统和服务流程方面均存在差异,香港居民如需在内地就医,应留意各类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医疗需要选择就医。

内地的医疗系统包括公立和私立医院在医治前要先付押金。在内地工作可以预先在港购买适用于内地的医疗保险卡,投购这些医疗保险卡,可向本港各大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代理人查询。

内地部分医院接受信用卡、银联等电子方式付款,但须注意部分诊疗费用仅限现金支付,具体情况可向就诊医院了解。因此在前往医院就诊前须带备足够现金或带同保险公司 / 医疗保险服务提供者发出的会员卡。病人也应该在前往医院或诊所前确认其持有的医疗保险卡是否适用。

此外,境外保险的直接结付医院网络仅涵盖部分中外合资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国际医疗部。由于现时内地的大多数医院尚不接受境外医疗保险,香港居民在这些医院的费用可能需要凭据相应缴款单及发票,向境外保险公司申请赔偿。

内地实行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包括六年小学和三年初中,一般都是全日制。学童在完成九年基础教育后,须通过一个初中毕业会考,根据考获成绩和志愿,进入三年高中。内地的高中类别很多,但基本可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

学生在完成三年高中教育后,在高等考试成绩优良者,便进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分别有大学本科和高职(专科)。大学本科课程是四至五年不等;高职(专科)学院一般是三年课程,毕业生可获授文凭。

除了由国家开办的学校,内地亦有不少学校由私人机构或教育集团开办,称为民办学校。相对国家开办的学校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贵,教学上的弹性较多,但要先查清楚这些学校是否合法招生,及所颁发学历文凭是否获当地政府承认。在大城市里,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更有为外国人而设的国际学校。

香港居民在内地工作,如要安排子女的教育事宜,除要注意内地的课程和学校分配准则外,亦需要考虑子女的长远教育需要。举例来说,如父母在内地工作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安排,便要考虑将来子女随父母再移居回港或其他地方时,子女的适应和课程的衔接。因为有这些考虑因素,有些港人会送子女到国际学校,以便将来父母转换工作地点时,子女会较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有关内地教育概况可参考香港特区政府驻内地各省市办事处编制的《港人内地生活小百科》。

内地有颇完善的交通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发达,主要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火车、及高铁连贯。内地的航空交通亦颇发达,航线遍及各主要城市。在内地购买机票可透过一些可靠的代理公司。市内交通方面,很多大城市已开通了地铁,十分可靠快捷,能到达市内主要地点。大小城市都设有公车及出租车。

香港居民在内地自行驾驶汽车,须先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相等于香港的驾驶执照)。驾驶证由内地公安部门属下的车辆管理机构签发。由于不同省市对驾驶证的管理办法可能不同,欲申领驾驶证的人士应向个别地方的公安部门查询。

本港有不少合法的驾驶学校协助香港居民办理申领内地的驾驶证,香港居民可考虑找它们协助办理。有关投购保险事宜,可向保险公司查询。